四川川府仪表有限公司
来源:admin 更新日期:2004/12/4 19:14:39 阅读次数:6564
 


四川川府仪表有限公司执行ISO9001产品质量标准手册


03企业概况
川府仪表厂,是由原国营天府仪表厂的生产技术、经营性骨干重组,其产品分为四大类,用于现场测压的普通压力表、精密压力表和各种耐腐蚀测压仪表和浮子液位计。
工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把质量关,保证了出厂产品的合格率达100%。
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国家专利生产的各种高、低压浮子液位计,我厂技术人员根据现场使用情况,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使产品更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使用,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将立足于原有基础上不断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并坚持以优质的产品,优惠的价格,优质的服务,使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不断提高,赢得广大用户的信赖。
本厂重视技术进步,产品质量通过质量验证,质量可靠,信守合同,注重售后服务,并可按顾客要求设计制造各种特殊要求的非标仪器仪表。

地址:四川省彭州市繁江南路
电话:(028)83701047 89180926
传真:(028)83701004
邮编:611930


04 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04.1川府仪表厂质量方针:
创新 服务 质量 效益
川府仪表厂的质量方针内涵:
1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以此来满足社会日新月异的需求;
2服务始于顾客,终于顾客。组织提供体质高效的服务来满足顾客;
3企业以质量取胜,以优质的产品增强顾客满意;
4在服务社会的前提下,创造企业的最大收益,更好的服务社会。
川府仪表厂的所有员工必须认真理解质量方针的内涵,并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执行。

04.2川府仪表厂质量目标:
04.2.1产品出厂批交验合格率100%;
04.2.2顾客满意度达到90分;
04.2.3客户投诉处理率100%。
1适用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本厂生产的各种压力表和浮子液位计的生产、设计开发和服务全过程的管理,也适用于第二方对本厂质量保证能力和第三方质量体系审核。
2 引用标准
2.1 引用标准
2.1.1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
2.1.2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1.3 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2 上述标准、法规等均为“4.2.3文件控制”的内容。为确保其有效性,本厂有关部门应负责跟踪其修订状况,及时获得有效版本。


3 术语和缩写
3.1 本《质量手册》采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的术语。
3.2 本《质量手册》中采用的其它术语和缩写,3.3 为了统一理解,3.4 规定如下:
本厂--------川府仪表成套厂
本手册--------川府仪表成套厂质量手册
各部门--------厂内的技术部、生产部、业务部、供应部、质检部、办公室
4 质量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4.1.1 按照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过程方法,本厂的质量管理体系,分为四大过程:
4.1.1.1 管理职责过程
这个过程从管理的角度确定本厂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厂组织机构的设置及组织内各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规定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执行、验证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明确厂的根本目标是实现顾客满意,顾客是厂各项活动的中心。这个过程又包含有质量目标管理策划和管理评审的具体过程,并编写相应的程序文件进行控制。
4.1.1.2 资源管理过程
资源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满足过程运作要求的基础,对这一过程的管理,具体分为:人力资源管理、设施管理、工作环境管理三个具体过程进行,并编写相应程序文件。
4.1.1.3 产品实现过程
产品实现过程是本厂在生产运作过程中,对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根据本厂的业务范围和厂机构的职能分配,这一过程又划分为:产品实现的策划、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开发、物资采购、生产运作(小批生产)、设备管理、测量和监控装置的管理七个具体过程,并编写相应程序文件进行控制。
4.1.1.4 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
该过程规定了为确保满足顾客要求和实现持续改进的测量和监控活动。对这一过程的管理,又分为:内部审核、测量和监控、不合格控制、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六个具体过程,并编写了相应程序文件进行控制。

4.1.1.5 除以上四大过程外,本厂还包括质量记录、文件控制两个具体过程,并编写有相应的程序文件进行控制。另外本厂还有零部件外协加工的过程,此过程按《采购控制程序》相关要求控制。
4.1.2 本厂质量管理体系是以上述四大过程、二十一个具体过程为基础,并通过识别这些众多关联过程,确定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规定过程有效运行的方法和准则、测量及分析过程的信息,达到确保顾客满意和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4.1.3 本厂为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采用标准规定的 “过程方法”予以实现。厂根据顾客的要求,确定相应的质量目标,制定管理职责,设置组织机构,并配置必要的资源和信息,制定相应的过程来控制实施产品实现的运作,然后通过对过程的测量、监控和分析,以实施必要的措施,最终实现顾客满意和对过程的持续改进。
4.2 文件的总要求
4.2.01 职责
管理者代表领导文件和质量记录的管理工作;
办公室负责体系文件的管理;
技术部负责技术性文件的管理。
办公室负责管理性文件的管理。
4.2.02 控制要求
4.2.1 总则
本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共包括三个层次的文件:
4.2.1.1 第一层次文件—《质量手册》
本《手册》系统描述了本厂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
厂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厂的组织结构;
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人员及部门的职责、权限;
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要求;
体系及产品实现过程的持续改进。
4.2.1.2 第二层次文件——程序文件:是规定过程的质量控制活动的厂法规性文件。
为确保本厂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实现过程的持续改进,针对四大过程的二十一个具体过程,本厂编制了十三个程序文件进行控制。
4.2.1.3 第三层次文件—作为程序文件的补充,是针对具体质量活动和操作进行描述和规定的详细作业文件。包括有作业指导书、工程图、质量记录表单、相关标准和制度
4.2.2 质量手册
4.2.2.1 总则
《质量手册》是对本厂质量管理体系纲领性的文件,旨在实现本厂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4.2.2.2 质量管理手册的管理
办公室是《质量手册》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审核、批准、发放、使用和修订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详见附录A 质量手册的管理
4.2.3 文件控制
4.2.3.1 为保证本厂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对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有关的文件必须进行控制,以确保文件的适宜性以及所有工作场所都能使用有效版本。
文件的批准
① 所有文件发布前,须有授权人审批,以确保其适宜性;
② 《质量手册》由总经理批准;
③ 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批准;
④ 第三层次文件可根据性质不同由部门负责人审核;由管理者代表批准。
b)文件的评审
厂质量管理体系一、二层次文件发布运行后,在适当时期内,应收集文件执行情况的信息,对其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根据本节d)条进行更改并再次得到批准。
c) 文件的管理
厂各使用场所都能得到有效版本;
② 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③ 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和分发得到控制;
④ 及时从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失效或作废的文件,防止错用、误用;
⑤ 若为法律或积累知识需要保留已作废的文件,在保留的文件上标识“作废留用”章并隔离存放。
d) 文件的更改
本厂文件的更改应处于受控状态:
① 文件的更改由编写部门填写更改申请,并经批准后实施;
② 文件的更改由该文件的原审批部门或授权人进行审批,若情况变化,当授权其他部门或人员进行更改、审批时,该部门或人员应获得原审批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4.2.4 质量记录的控制
本厂实施质量记录控制的目的在于管好质量记录,以确保为完成的活动和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保护、保存期和处置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4.2.4.2 支持性文件
CFP4201《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
CFP42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附录A 《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
附录B 《质量职能分配表》
附录C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目录清单》
附录D 《质量管理手册修改页》

5 管理职责
5.01 职责
a) 总经理主持厂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 的制定工作,c) 并负责批准发布;
d) 总经理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管理评审和内部沟通工作;
c)办公室归口管理厂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包括展开、考核和内部沟通。
5.02 控制要求
5.1 管理承诺
总经理作为最高管理者,通过以下活动对本厂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提供证据:
5.1.1 利用各种形式向全体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5.1.2 主持制定本厂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5.1.3 主持实施管理评审;
5.1.4 确保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5.2 以顾客为中心
本厂作为一级组织,其生存和发展依存于顾客,厂将以实现顾客满意作为厂的根本追求。厂业务部和厂各有关部门应调查研究顾客的要求与期望,并及时转化为本厂的要求,使要求得到满足,这些要求还应考虑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5.3 质量方针
本厂的质量方针:创新、服务、质量、效益。质量方针是本厂的质量宗旨,总经理确保:
5.3.1 质量方针与各项质量活动紧密联系,使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理解质量方针是厂各项工作的宗旨和方向;
5.3.2 通过制定量化的质量目标落实质量方针,并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各部门以便于实施和评价;
5.3.3 通过每年的管理评审,评审质量方针的持续适宜性和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5.3.4 质量方针的制定、批准、评审和改进应予以控制。
5.4 策划
5.4.1 质量目标
本厂在制定质量方针的基础上,结合厂具体情况,应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对质量方针的展开,也是厂全体员工所追求并加以实现的主要工作任务。为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应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
生产部: 过程产品返修率低于0.5% ; 过程产品废品率低于0.4%
质检部: 产品出厂批交验合格率100%;
业务部: 合同评审率达到100%;顾客满意度达到90分以上;
办公室: 培训计划完成率100%
供应部:采购到货及时率应达90%以上。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总经理按照ISO9001:2000标准对本厂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确保满足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确保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结果应形成以《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以及质量记录等三层次文件为核心的文件体系,作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
质量管理体系应考虑动态的适宜性。
(1)《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均留有修改页,解决局部的修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改动较大时,进行更换版本;
(2)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其具体规定详见本手册4.2.3 文件控制。
5.5 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 对本厂领导和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和权限加以规定:
5.5.1.1总经理
a)组织贯彻国家有关质量的方针、政策、法规,在生产经营中确立“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加工厂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全面负责。并及时向员工传达满足顾客 要求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b)制定工厂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正式发布实施及组织实施。
c)确定组织机构和各部门的职能分配及各类人员的职责,并指定管理者代表赋予职责。以便建立、完善改进质量体系。
d)为厂的质管体系的建立和运作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适宜的工作环境。
e)任命管理者代表,并赋予其足够的权限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f)定期或在适当的时机主持管理评审会议,以确保质管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5.5.1.2 管理者代表
a) 按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本厂的质管体系。
b) 向总经理报告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管理评审和作为质管体系改进的依据。
c) 规划、督导进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d) 协助总经理组织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并向会议报告内部质量审核结果,讨论本厂质管体系的持续改进。
e) 负责质管体系方面的有关事宜的对外联系。
5.5.1.3技术部
负责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确保产品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负责产品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内控产品标准的编制。
负责自制量具、工装、模具的设计。
负责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产品设计开发的策划及实施,进行技术管理。
5.5.1.4质检部
负责讲量室的管理,并进行产品性能检测和数据分析。
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最终产品的验证和检验,监控、管理。
负责检验、试验状态进行标识,并对所有产品标识进行监督和检查。
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为生产部门改进质量提供依据。
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组织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理。
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
5.5.1.5业务部
负责产品的销售工作,开拓市场。
负责对合同(合同的修订)进行评审,并进行正确传递,使有关部门能准确地执行合同。
负责与顾客进行沟通,收集顾客对产品及服务的意见,及时作出处理,测量顾客的满意度。
负责售后服务及安排工作。
负责执行体系文件中的其他规定。
5.5.1.6生产部
负责厂生产系统的管理,制订生产作业计划,进行生产过程控制,保证生产能力满足顾客要求。
负责生产设备购置及管理,编制生产设备检修计划并组织对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负责按厂的生产计划组织生产,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计划任务。
负责教育、指导操作工人严格按工艺文件进行作业,不违反工艺纪律。
负责生产现场管理,做好文明生产、安全生产工作,保持生产车间的干净整洁,通道畅通。
负责监督、检查操作工人是否按规定做好各种原始记录。
5.5.1.6供应部
负责物资采购业务,编制采购文件、选择、评定合格供方,确保采购产品符合生产质量需要;对不合格物资进行退货处理。
负责仓库管理,做好物资收、发、贮存工作,做到帐、物、卡一致。
5.5.1.7办公室
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制订各种岗位员工任职要求。
负责员工的培训工作,作好培训的计划、组织工作。
负责对各部门工作质量的考核。
负责执行体系文件中的其他规定。
5.5.2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由总经理任命,授权主管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对内代表总经理组织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持续改进,对外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联络,其职责与权限见本手册《0.2授权令》
5.5.3内部沟通
厂内部就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其有效性应确保在各不同职能部门及不同层次之间进行沟通,其沟通方式如下:
文件沟通:通过厂内部文件、内部联络单进行沟通;
会议沟通:通过各种会议进行沟通;
通过公布栏等方式进行沟通。
5.6 管理评审
5.6.1 职责
a) 总经理领导管理评审工作;
b) 办公室归口管理管理评审。
5.6.2 控制要求
5.6.2.1 总则
总经理应按厂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5.6.2.2 评审输入
本厂管理评审输入包括与现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机会相关的信息:
外部和内部审核结果;
顾客反馈,包括意见、建议、投诉、抱怨等,反馈形式包括文字、电话及其它;
c)过程运行情况和产品的符合情况,包括产品实现过程中各环节的不符合规范和不合格产品等;
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以往管理评审所确定措施的实施情况;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计划的变化,主要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自身的变化 等;
g)对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
5.6.2.3 评审输出
a) 管理评审的结果;
b) 厂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措施,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调整,职能部门的调整,监督手段的强化,文件的增、减、修改等;
c) 与顾客要求有关产品的改进措施,包括作业文件、售后服务等方面;
d) 资源需求的措施,包括硬件设施、软件资源、人员岗位设置、人员培训等。
5.6.3 支持性文件
SDP5601《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6 资源管理
6.01 职责
a)总经理领导人力资源的管理;
b)办公室归口管理人力资源;
c)生产部归口管理生产设施和工作环境。
6.02 控制要求
资源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满足实现产品质量的要求,配备必要的资源:
a) 人力资源;
b) 基础设施;
c) 工作环境。
6.1 资源的提供
本厂由总经理负责及时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实现所需资源,并由各职能部门负责及时提供以确保:
6.1.1 实施和改进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6.1.2 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
6.2 人力资源
6.2.1 人员安排
6.2.1.1 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从事质量活动岗位人员的能力应有规定,其规定详见《岗位人员职责要求》。
6.2.1.2 厂在确保被选人员的资质时,应从受教育程度、培训经历、技能并结合厂现状考虑。
6.2.2 培训意识和能力
厂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产品实现过程中,通过对质量有影响的各类人员进行培训或采取其它措施,使各级管理、执行和验证人员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顾客需求的变化。
6.2.2.1 对从事影响质量活动人员的现有能力和厂发展要求的预期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制定培训教育计划,使人员能力达到预期要求。
6.2.2.2 厂根据发展需求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具备相应的知识,这些知识与技能和经验相结合,使员工具备从事质量活动的能力要求。
6.2.2.3办公室负责通过面试、笔试、实际操作等方式验证培训效果,确认是否达到培训计划所制定的目标。
6.2.2.4 通过提供培训或采取其它措施,使员工能意识到所从事的活动或工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各种活动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如何为实现厂的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6.2.2.5 培训计划、验证方法、实施记录和员工的经历、教育、培训和岗位资格认可记录,由办公室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规定执行,并作为改进培训效果的依据。
6.3 基础设施
6.3.1 厂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识别并提供工作场所,各种生产、办公、检测设备及支持性服务等设施。
6.3.2 生产设备的配备和维护
6.3.2.1 生产部应编制年度生产设备配备和维修计划。
6.3.2.2根据科技发展和顾客对产品满意程度,制定设备购置和改进计划。
6.3.2.3设备的购置计划、设备购置、维修、验收资料、说明书和技术资料应予以保存。
6.4 工作环境
6.4.1技术部在产品设计/开发和工艺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生产部在生产安排时应对工作环境中的因素进行管理,使其符合规定的要求。
6.4.2 生产部负责对人员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进行识别,以便安排工作和合理搭配作业组成员。
6.4.3 生产部负责作业区域内环境的识别和治理、保障其符合规定要求。
6.4.4 办公室负责对工作环境监督管理,使其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6.4.5 支持性文件
SDP6201《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7 产品实现
7.1 实现过程的策划
7.1.01 职责
a)总经理领导实现过程的策划;
b)技术部归口管理实现过程的策划。
7.1.02控制要求
产品实现是实现产品所要求的一组有序的过程和子过程,针对产品客观因素及本厂业务范围,我厂产品实现分为几个过程进行控制,并编制相应文件化的程序。
7.1.1. 本厂产品实现过程有如下的过程:
确认顾客要求和期望 设计/开发 采购 设备管理 生产和服务运作 测量和监控
7.1.2 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应根据产品总要求策划,策划的结果在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中反映。当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要求时,技术部应编写质量计划(该文件并非一定称“质量计划”,但内容要符合质量计划的要求)。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01 职责
a)总经理领导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工作;
b) 业务部归口管理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工作。
7.2.02 控制要求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7.2.1.1业务部负责组织有关人员与顾客沟通,负责调查收集市场相关信息,组织厂有关部门进行顾客要求的识别,明确产品有关要求。
7.2.1.2 产品有关的要求,主要包括:
a.)顾客规定的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包括对产品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顾客未做规定,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和预期用途所必需的产品要求;
c.)产品有关的义务,厂应随时了解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使厂产品和服务符合其要求;
d.)厂确定的附加要求,如:采用新工艺、新标准以及超越顾客的需求。
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7.2.2.1 评审管理
业务部负责组织产品评审及与顾客联系,对已确定的顾客要求连同组织确定的附加要求实施评审。评审必须在合同签订之前进行,确保合同的履行符合顾客要求。
7.2.2.2 评审方式
本厂主要根据合同的不同要求,确定用个人评审、会议评审、会签评审等方式。
7.2.2.3 通过产品要求的评审应达到:
a.)确保准确理解产品要求;
b.)在顾客没有以文件的形式提供要求的情况下,顾客要求在接受前得到确认;
c.)与以前产品要求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任务要求,要通过评审达到解决;
d.)厂通过初步策划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技术措施,确保有能力满足顾客对产品使用,交付和各方面的要求。
7.2.2.4 评审记录
产品要求的评审记录由业务部负责。记录评审结果及在评审中提出的跟踪措施,填写《产品要求评审表》并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
7.2.2.5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变更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发生变更时,由业务部及时将变更信息书面传递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确保合同即时全面执行,必要时重新对产品要求进行评审。
7.2.3 顾客沟通
7.2.3.1 本厂与顾客沟通职能部门为业务部。具体负责与顾客保持经常性联系,由业务部建立顾客档案。
7.2.3.2 沟通方式根据具体条件选定,如电话、通信、传真、上门访问,必要时组织相关人员与顾客学习、讨论、分析并制定相关的措施。
7.2.3.3 联络、沟通主要内容:
a)合同签订前,由业务部专人通过各种渠道,与顾客沟通,充分理解合同条款,明确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并传达各相关部门。⨪⨪⨪⨪⨪⨪⨪⨪⨪⨪⨪⨪⨪⨪⨪⨪
b)合同签订后,明确一定联系方式,保持履约期与顾客的沟通。
c)履约期后仍要保持与顾客的沟通,以得到来自顾客必要信息反馈,特别是对顾客投诉,要给予必要的回复。 ⨪⨪⨪⨪⨪⨪⨪⨪⨪⨪⨪⨪
7.2.4 支持性文件
SDP7201《合同评审程序》⨪
7.3设计/开发
7.3.01职责
a) 总经理领导设计/开发工作;
b) 技术部归口管理设计/开发工作。
7.3.02 控制要求
7.3.1 设计/开发策划
7.3.1 对每项设计/开发活动应进行策划并编写设计任务书,应明确:
a.)设计/开发过程的阶段
b.)设计/开发输出的要求;
c.)适合每个设计/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d.) 对参与设计/开发的不同组织之间的接口加以管理,以确保有效沟通;
e.)设计/开发活动的职责和权限。
7.3.1.2 策划的输出应随设计/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予以更新。
7.3.2 设计/开发输入
7.3.2.1 技术部应根据设计任务书,对设计输入进行评审,其评审包括:
a.)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能力和性能要求;
b.)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要求;
c.)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适用信息;
d.)设计/开发所必须的其他要求。
7.3.2.2 输入的适宜性评审结果应完整、清楚,并且与其它要求相矛盾应得到解决.评审结果应予以记录.
7.3.3 设计/开发输出
7.3.3.1 设计/开发过程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开发的输入进行评审,并形成文件,其设计/开发输出应:
a) 满足设计/开发输入的要求;
b) 为采购、生产和服c) 务的运作提供适当的信息;
d) 包含或引用产品的验收标e) 准或准则;
f) 规定对安全和正常使用至关重要的产品特性的明示.
7.3.3.2 设计/开发输出在发放前应得到评审.
7.3.4 设计/开发评审
7.3.4.1 根据设计/开发策划的要求,在适当的阶段,对设计/开发进行评审,以使:
a) 评价满足要求的能力;
b) 识别任何需要采取措施的问题建议.
7.3.4.2 评审的参加人员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开发阶段有关职能部门的代表.评审的结果及评审后的措施应予以记录.
7.3.5 设计/开发验证
7.3.5.1 在设计/开发的适当阶段应进行验证,以确保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输出满足该设计阶段输入的要求.
7.3.5.2 设计/开发验证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a) 对发放前的设计/开发阶段文件进行评审;
b) 变换方法进行计算;
c) 进行验证(包括型式试验)和证实.
7.3.5.3 设计/开发验证记录应予以保存.
7.3.6 设计/开发确认
7.3.6.1 根据设计/开发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开发的结果进行确认,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或已知预期使用或应用的要求.
7.3.6.2 确认时期:只要适用,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若在交付或交付之前实施全部确认不现实,应在可能的适用范围内实施局部确认.
7.3.6.3 设计/开发确认方法,只要适用一般可采用:
a) 开鉴定会;
b) 顾客使用总结。
7.3.6.4 设计/开发确认的结果及必要的措施应予以记录。
7.3.7 设计/开发更改的控制
7.3.7.1 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应得到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其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交付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影响.
7.3.7.2 更改的设计/开发,在实施前应得到批准.
7.3.7.3 更改评审的结果及必要的措施应予以记录.
7.3.8 支持性文件
SDP7301《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7.4 采购
7.4.01 职责
a) 副总经理领导采购管理工作.
b) 供应部归口管理采购工作.
7.4.02 控制要求
7.4.1 采购控制
7.4.1.1 采购的分类
针对本厂情况采购控制分两部分:物资采购,外协件(项目).
7.4.1.2 采购过程的控制主要包括评价和选择供方,制定采购产品要求和对采购产品验证活动的识别与安排等.
7.4.1.3 评价与选择供方
a)对本厂提供配套产品的供方应进行评价,被选定的合格供方应记录评价结果. 对现有合格供方应按其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持续保障能力进行重复评价,当己被选为合格的供方在提供产品或服务出现问题时,厂应有跟踪措施以保证采购产品持续符合要求,实现对供方的动态管理.
b)评价供方方式:
(1)现场调研评价,其评价结果应进行会签;
(2)样品检验和试验评价, 其评价结果应进行会签;
(3))调查表评价, 其评价结果应进行会签;
7.4.2 采购信息
7.4.2.1 采购申请由需用部门按照月度或临时项目编制物资需用计划,并经审批.
7.4.2.2 对于不同的采购产品要适当地准备不同的采购信息,信息内容主要包括:
a)规格、型号、数量、验收标准;
b)适当时应对有关供方提出人员、资质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
7.4.3.1 负责采购的供应部应确定和实施采购产品所需的验证活动.
7.4.3.2 当厂需要或顾客提出要在供方货源处进行验证活动时,技术部应在采购文件中规定所要求的验证安排以及产品放行的方法.
7.4.4 支持性文件:
SDP7401 《采购控制程序》
7.5 生产和服务的运作
7.5.01 职责
a) 总经理领导生产计划、信息传递、设备管理和环境管理工作;
b) 总经理领导产品交付和交付后的实施工作;
c) 总经理领导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一般过程、特殊过程的监控和测量控制活动;
d) 生产部归口管理生产计划、信息传递、设备管理和环境管理工作;
e) 业务部归口管理产品交付和交付后的实施工作;
f) 技术部归口管理作业指导书的编写。
g) 质检部归口管理一般过程、特殊过程的监控和测量控制活动.
7.5.02 控制要求
7.5.1 生产和服务的运作控制
7.5.1.1 相关部门应获得设计/开发,产品实现过程策划和顾客要求评审输出的必要产品信息.
7.5.1.2 如果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时,则应编写相应指导书,并让操作者获得作业指导书.
7.5.1.3 应保持设备的过程能力,必要时应进行确认.
7.5.1.4 根据本厂的产品特点应配备能满足产品要求的测量与监控装置.
7.5.1.5 在生产和服务运作过程中,根据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实施监控和测量活动.
7.5.1.6 放行前交付的产品必须满足顾客的要求,应做好售后服务.做到满足或超越顾客要求.
7.5.2 产品和服务运作过程的确认
7.5.2.1 当生产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或开展的验证活动不经济时,生产部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进行确认.确认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能力.
7.5.2.2 本厂的特殊过程是指焊接。对特殊过程的控制
a)特殊过程由技术部负责组织编制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文件;
b)特殊过程的控制
1) 工艺参数的产品特性进行连续监控;
2) 对特殊过程中的中设备3) 加强维护调整;
4) 操作和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和定期考核、持证上岗。
7.5.2.3 对需要确认的过程的安排包括:
a) 对人员资格和设备b) 的能力进行鉴定;
c) 编写相应的作业指d) 导书;
e) 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对已确认的过程进行再确认.
7.5.2.3 支持性文件
SDP7501《生产提供控制程序》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7.5.3.01 职责
(1)总经理领导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管理工作;
(2)生产部归口管理标识和可追溯性工作.
7.5.3.02 控制要求
7.5.3.1 总则
本厂的产品将进行适当标识,防止混淆,误用.对产品质量有可追溯性要求时进行追溯.
7.5.3.2 标识的范围和方式
a)标识的范围:供方提供的产品,顾客提供产品,制造过程产品和成品.
b)标识的方式有:挂牌、围栏、色标、记号、记录、标签和分区域等.
7.5.3.3 可追溯性
a) 对有可追溯性要求的每个产品或每批产品的标b) 识必须具有唯一性,并做好记录;
c) 有可追溯性要求的物资领用时,由各领用部门做好记录,以备d) 查询;
e) 本厂产品应有完整记录和准确标f) 识,以便于顾客进行追溯.
7.5.4 顾客财产
7.5.4.01 职责
a)技术部负责对顾客提供的产品进行验证和标识;
b)供应部负责对顾客提供的产品进行适宜的贮存、维护;
c)技术部归口管理顾客知识产权;
d)生产部负责顾客提供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
7.5.4.01 控制要求
7.5.4.1 顾客财产一般包括:
a) 顾客提供的材料和备品、配件;
b) 顾客委托保管、搬运的财产;
c) 顾客知识产权,包括提供的规范、图样;
7.5.4.2 本厂对顾客财产要求做到:
a) 接受,验证,标b) 识顾客财产;
c) 验收合格的顾客财产要妥善保管,按合同d) 要求使用;
e) 发现顾客提供财产不f) 合适、不g) 适用或丢失、损坏,h) 及时同i) 顾客联系,j) 必要时进行鉴定,k) 并作好记录;
d)顾客财产的知识产权部分,我厂严格按合同及法律法规和《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要求执行。
7.5.5 产品防护
7.5.5.01 职责
a)总经理领导过程产品的防护工作;
b)总经理领导成品防护工作;
c)生产部归口管理生产过程产品的防护和库存产品的防护工作;
d)业务部归口管理运输过程及交付前的防护工作。
7.5.5.02 控制要求
7.5.5.1 总则
在产品实现过程中、交付顾客前,要根据顾客要求提供相应的产品防护,确保顾客满意。
7.5.5.2 产品的实现过程建立并保持有适当防护标识。
7.5.5.3 产品搬运过程
a) 一般物资搬运要采取可靠的防止损坏或变质的措施,包括使用正确的搬运方法、合适的搬运工具和合适的人员;
b) 属重大的、特殊的物资,制造要组织策划和制定专门的搬运措施。
7.5.5.4 贮存
库存物资要做到无锈蚀、无霉烂变质、无损坏、无丢失、规格不乱、材质不混、 标识清楚,做到帐、物、卡相符;
易燃、易爆、易污染腐蚀、有毒及放射性物资必须专库存放,配备相应防护措 施,并专人保管定期检查;
精密仪器、仪表应封存保管,保持规定温度。贵重物资入柜加锁或加封保管;
对易腐蚀品、霉烂产品进行防护;
室内库房环境要求通风、干燥、明亮、清洁、货架排列整齐,露天仓库环境要求地面无积水、堆放区域界限明确、通风、整洁;
对库存一年以上的物资或产品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做好记录及时报告。
7.5.5.5 产品包装
按照产品包装作业指导书进行包装;
在包装前应核对装箱清单;
按规定要求在产品包装的适当位置做好标志。
7.5.5.6 产品的保护
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零部件以及现场物资实施管理,必要时采取专门保护措施;防止损坏;
按产品特性及说明进行保护,并将产品分门别类地堆放,以明确区分产品,防止错用、错发、丢失或损坏;
7.6 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控制
7.6.01 职责
a)总经理领导测量和监控装置的管理工作。
b)技术部归口管理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控制。
7.6.02控制要求
7.6.1 总则
技术部应识别需实施的监控和测量以及为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必须的测量和监控装置以确保测量和监控活动的实施能够满足监控和测量要求。
7.6.2 测量和监控装置的能力的保持与控制
7.6.2.1 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基准的测量装置,定期进行校准和调整。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用于校准的依据应形成文件并经批准。同时应记录校准或验证的依据。
7.6.2.2 对测量和监控装置应进行标识,以确保其校准状态得到确定。
7.6.2.3 操作者在使用测量和监控装置前,应核对其适用性和进行必要的调整。
7.6.2.4 应防止发生可能使用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7.6.2.5 当发现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除对这些装置和任何影响到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还应对其以往监控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予以记录。
7.6.2.6 用于测量和监控规定要求的软件,在使用前应对其是否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的能力予以明确和必要的重新确认。
7.6.2.7 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
7.6.2.8 贮存和校准场所应保持适宜的环境。
7.6.2.9 应对校准结果予以记录。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策划
8.1.1 总则
为及时识别和发现产品实现过程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运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实施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本厂应策划并实施为实现以下目的所需进行的测量、监控、分析和持续改进过程。
8.1.1.1 证实产品符合顾客要求;
8.1.1.2 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8.1.1.3 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改进。
8.1.2 测量和监控活动
8.1.2.1 顾客满意或不满意的测量和监控;
8.1.2.2 内部质量审核;
8.1.2.3 过程的测量和监控;
8.1.2.4 产品的测量和监控
通过以上的测量和监控活动收集并获取关于产品、过程和体系的不合格信息,并对不合格加以分析,评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实现不断改进。在测量、分析的方法中包括有统计技术。
8.2 测量和监控
8.2.1 顾客满意
8.2.1.01 职责
a)副总经理领导顾客满意的测量和监控的管理。
b)业务部归口管理顾客满意度的测量和监控。
8.2.1.02 控制要求
业务部对顾客有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和调查,并就厂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有关信息进行监控,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测量和客观评价。
8.2.1.1 收集信息的内容:
有关产品质量、交付和服务等各方面的顾客反映(包括投诉、抱怨、不满意等);
顾客需求的变化;
市场需求的变化。
8.2.1.2 信息收集的方法:
通过互连网络等媒体收集市场信息;
通过电话、传真、信函以及走访顾客收集与顾客相关的信息。
8.2.1.3 信息的分析和评价:
业务部应制定顾客满意程度的评价方法;
正常情况下,每半年由业务部将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若遇有顾客投诉,并且问题重大时,将直接提交总经理,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处理,处理结果应保存记录。
8.2.1.4 支持性文件:
SDP8201《顾客满意度调查程序》
8.2.2 内部质量审核
8.2.01 职责
a)管理者代表领导内部审核管理工作。
b)办公室归口管理内部审核工作。
8.2.2.02 控制要求
8.2.2 内部质量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机制的重要活动,本厂将通过内部审核,收集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的信息,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情况的评价。
8.2.2.1 内部审核策划
办公室根据上年度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情况及外部环境变化情况,就内部审核的方案进行策划,确定审核的目的、范围、方法、频次,编制《 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并上报总经理批准。
8.2.2.2 内审的频次、范围和方法
a) 厂规定每年至少对全厂各部门进行一次全面的完整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必要时,b) 管理者代表还将根据厂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情况及外部环境变化情况以及前次审核的结果,c) 针对不同d) 的 范围追加审核的频次;
e) 内审的方法视情况采用集中式或滚动式。
8.2.2.3 内部审核目的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厂所确定的计划安排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以及ISO9001:2000标准的要求;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地实施和保持。
8.2.2.4 内审结果及跟踪措施
《内部质量审核报告》由内审组讨论通过,内审组组长审核签字,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相关部门,并按照《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
针对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由有关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报请审核组长确认,并在限定时间内实施改进。对于不符合项的改进情况,由审核员跟踪活动,以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8.2.2.5 内审员
内审员应经过考试合格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并经过厂聘任产生。内审员应具有生产和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负责按照《内部审核计划》对厂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并记录审核结果。内审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8.2.2.6 支持性文件
SDP8202《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8.2.3 过程的测量和监控
8.2.3.01 职责
a)管理者代表领导过程的测量和监控的管理工作。
b)质检部归口管理过程的测量和监控。
8.2.3.02控制要求
8.2.3.1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持续满足其预期的能力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体现。本厂通过对主要过程能力的各项因素的监控以及必要时的测量活动来保持其过程的能力。
8.2.3.2 过程能力的测量监控主要内容和监控的主要责任部门:
主要设备完好率; 生产部
工序产品合格率 技术部;
顾客满意程度。 业务部
8.2.3.3 测量和监控主要分析工具:
统计图法;
因果图;
排列图;
控制图。
8.2.3.4 过程能力主要监测责任部门每月应按时用主要分析方法将主要监测内容的监测分析结果报送办公室。
8.2.3.5 其测量和分析结果被识别如需采取纠正措施或实施改进时,应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8.2.4 产品的测量和监控
8.2.4.01 职责
a)总经理领导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的管理工作。
b)技术部归口管理测量和监控的工作。
c)技术部负责提供检验规程,明确检测点和判别依据。
8.2.4.02 控制要求
8.2.4.1 本厂将对产品实现测量和监控,以验证产品是否达到顾客的要求。这种测量和监控还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予以验证。
8.2.4.2 产品放行责任者应经总经理授权。
8.2.4.3 产品测量和监控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测量和判别。
8.2.4.5 本厂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如发生紧急或例外放行,应得到授权者的批准,并有可靠的追溯方法。
8.2.4.6 本厂的产品在所有活动未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或交付顾客,除非得到顾客的批准。
8.2.4.7 支持性文件
QP12《过程和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8.3 不合格品控制
8.3.01 职责
a)总经理领导不合格品控制的管理工作。
b)质检部归口管理不合格品控制。
8.3.02 控制要求
8.3.1 本厂应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8.3.2 凡属原材料等质量问题由仓库负责隔离、保管,凡属过程不合格品由生产部做好隔离保管,最终成品由业务部隔离保管。
8.3.3 技术部组织不合格品的评审,责任部门负责按评审意见处置。
8.3.4 根据不合格的严重程度评审时可能提出以下处置意见:
退货
加工使用
放宽标准让步使用
降级使用
返工;
报废;
8.3.4 不合格品的让步接受,当合同有规定时,必须由本厂批准,并征得顾客或其代表的同意。
8.3.5 对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厂应针对不合格造成的后果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8.3.6 技术部对返工、返修或让步接受的产品做好记录。
8.3.7 支持性文件
SDP830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4 数据分析
8.4.01 职责
a)总经理领导数据分析的管理工作。
b)技术部归口管理数据分析的工作。
8.4.02控制要求
8.4.1 厂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能实施的改进。
8.4.2 数据的来源
8.4.2.1 外部信息
政策、法规、标准等;
外部检查的结果及反馈;
市场、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方向;
相关方(如顾客、供方等)的投诉或反馈。
8.4.2.2 内部信息
目标完成情况;
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质量记录、不合格信息、纠正或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其它。
8.4.3 通过数据分析为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提供如下信息:
8.4.3.1 顾客满意或不满意。
8.4.3.2 与顾客要求的符合性。
8.4.3.3 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其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8.4.3.4 采购产品的质量及供方的情况。
8.4.3.5 为厂寻找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机会。
8.5 改进
8.5.01 职责
a)管理者代表领导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工作。
b)质检部归口管理纠正措施的工作。
c)质检部归口管理预防措施的工作。
8.5.02控制要求
8.5.1 持续改进
本厂通过使用质量方针、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而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8.5.2 纠正措施
8.5.2.1 本厂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应考虑与所发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8.5.2.2 纠正措施的实施采取以下步骤:
评审不合格,包括对顾客的意见和投诉加以关注;
通过调查分析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纠正措施的需求;
确定并实施所需的纠正措施;
跟踪并记录纠正措施实施的结果;
评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8.5.2.3 通过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本厂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并促进持续改进。
8.5.3 预防措施
8.5.3.1 本厂对体系运行和产品实现中存在的潜在不合格进行分析,识别所需的预防措施,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所制定的预防措施应考虑与所发现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8.5.3.2 预防措施的实施采取以下步骤:
识别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要求;
跟踪、验证并记录措施的有效性,并做出永久更改或进一步采取措施的决定。
8.5.3.3 通过预防措施的制订并实施,使本厂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并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8.5.3.4 支持性文件
SDP8501《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质量手册的管理

1 编制、审核和批准《质量手册》的起草工作由总经理主持策划。
1.2 《质量手册》起草完毕,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厂有关部门负责进行审定,总经理批准发布。
2 发放、使用
2.1 《质量手册》由办公室负责印刷、保管、发放。
2.2 《质量手册》的使用
厂内部必须使用具有分发号并盖有“受控”标记的《质量手册》,任何个人或部门不得使用“非受控”的《质量手册》。
向顾客及有关单位提供的《质量手册》必须在封面加盖“非受控”标记,并由办公室进行登记。
2.3 《质量手册》持有人应爱护手册,确保其完整、整洁。任何持有《质量手册》的个人或部门不得向不该持有手册的个人或单位提供,也不准复印。
2.4 《质量手册》是厂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本法规,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以行政手段干预其执行。
2.5 当《质量手册》持有人因工作变更不需要继续持有时,应主动到质量部办理归还手续。
3 手册的修改
3.1 《质量手册》经运行实践需要进行局部条款修改时,由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质量部审核,报管理者代表审定,由总经理批准。修改内容应通知到持有“受控”《质量手册》的所有人员。
3.2 《质量手册》的主要内容或布局有重大修改时,由质量部组织人员进行修订,并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4 手册持有人的责任
4.1 《质量手册》持有人必须不折不扣的组织本部门职工贯彻执行其有关规定。
4.2 《质量手册》持有人必须妥善保管“受控”的手册。如发生丢失,应写出书面材料,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方可向办公室提出补发申请,办理相应手续后补发。


--------------------------------------------------------------------------------
相关新闻

缩短生产周期,我厂为某大型军工企业生产的隔膜压力表顺利交货 2005/11/5 22:41:22
我厂被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 2005/10/22 17:14:09
四川川府仪表有限公司合同评审程序 2005/10/5 1:17:53
工厂超额完成1-4月生产任务 2005/5/15 23:33:07
四川川府仪表有限公司代理仪表产品计划 2005/1/26 14:50:49
川府仪表厂顾客满意度测量评价控制程序 2004/11/5 21:58:39


最新的10篇新闻
按时间降序排列
按时间升序排列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蜀ICP备13001044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